“两马”航线春节后开航:船来船往都是家******
中新社福州1月28日电 (杨馨)“哎呀,小姑娘,春节前我就是走你这里,回来又碰见你,可太有缘了,新年好呀!”28日,福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三队民警陈海珊节后一开工,就迎来了一位马祖同胞的笑脸和问候。
当天11时20分,从马祖福澳港驶来的“闽珠8号”客轮抵达福州马尾琅岐港,41名旅客入境。这是“两马”航线春节后开航的首个航班。
“新年好呀,春节过得好吗?”陈海珊接过林姓马祖同胞的证件,也向他热情打招呼。
“这是我最幸福的春节啦!”这位马祖同胞答道,“太久没和家里人一起过年了,你看我的包,里头全是我们那的年货,下次回去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多带点回来。”
在旅检现场,旅客一个接着一个快捷通关。一位庄姓女子对记者说,春节前她回马祖看家里的老人,而孩子还太小,就留在了福州连江。“平时嫌娃吵,几天没见却很想孩子。船来船往的,两边都是家呀!”
团圆是春节的底色。停航近三年的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今年1月7日始部分复航,其中“两马”航线1月8日复航,便利了台胞往来两岸团圆过年。
“一张船票,对两岸同胞来说,不只是乘船出行的凭证,更是回家团圆的期盼。”福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工作人员认为,正是两岸团圆的磁场驱使着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上的船只来来往往。
“希望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早日恢复常态,别再让我有家难回。”一位吴姓台胞说。
当天13时17分,“闽珠8号”客轮搭载28名旅客离开福州马尾琅岐港,往驶马祖福澳港。(完)
AI医生出手 居家筛查宝宝视功能******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邰梦云、唐艳丽)宝宝最近总是揉眼、不断眨眼,是不是视力有问题?看诊不会配合检查怎么办?过往,婴幼儿视力评估充满了挑战,这一群体的眼健康普筛也存在空白。如今这一现状得以打破。
日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该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联合全球多家医疗及研发机构,研发全球首个婴幼儿视功能损伤手机智能筛查系统,研究成果于1月26日在《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为破解婴幼儿视功能损伤及相关眼病早期筛诊难题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目前,团队与粤省事等公众平台进行对接和部署,为婴幼儿视功能损伤及相关眼病的大规模筛查提供可行方案。此外,市民搜索小程序“Ai宝睛灵”,即可便捷在家首尝“头啖汤”。
历时八年采集3652名婴幼儿视力数据
林浩添教授介绍,0-4岁婴幼儿处于视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发生的眼病如果不能及时干预治疗,很可能导致患者长达几十年低视力甚至致盲,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据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全国5000万0-4岁婴幼儿中,眼病发病率高达9.11%,早筛早治是提高婴幼儿视功能预后的关键。
对婴幼儿进行视功能评估,早期发现眼部疾患引起的视功能损伤十分关键,却充满挑战。由于婴幼儿难以表达眼部不适,视功能损伤易被忽视或漏诊,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其次,受限于认知水平,婴幼儿难以配合完成传统的眼部检查。此外,大部分检查手段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设备要求高,筛查成本高,效能低,难以作为普筛技术手段普及。
为破解这一难题,该研究团队历时八年,前瞻性采集来自3652名婴幼儿的超过2500万帧注视行为大数据,依托天河二号超算中心部署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后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早期预警异常注视行为,筛检婴幼儿视功能损伤及相关眼病。
该技术的研发创新婴幼儿视功能损伤移动智能筛诊模式,有望极大降低婴幼儿视功能损伤早期筛诊的难度及成本。
可初筛超16种婴幼儿常见致盲眼病
记者进入小程序发现,居家用手机操作十分方便,在实操中,家长通过手机播放一段3分钟的动画视频吸引婴幼儿保持注视,可以实现对婴幼儿注视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实时捕捉,随后该系统会给出初筛的结果。
林浩添介绍,在这个人工智能系统中,研究团队基于视频大数据,深度挖掘了不同眼病引起的婴幼儿视功能损伤的异常注视行为模态,并依托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性地实现了对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青光眼、斜视、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超16种婴幼儿常见致盲眼病引起视功能损伤的早期检测,平均筛查准确率超85%。而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在全国4家医疗机构参与的多中心外部验证中的筛查准确率超80%。同时,研究团队招募了120个家庭参与居家筛查,便捷的系统操作流程使得99%的家长都能顺利完成筛查试验,筛查准确率达85.9%。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人工智能系统,让有需要的家长居家便可以便捷帮助婴幼儿视力进行普筛,辨别视力状况是正常还是异常,有异常状况通过去医院专科就诊确诊具体的眼疾。”林浩添介绍。据了解,这一系统已在小程序“Ai宝睛灵”试运行上线,下一步在小程序“粤睛晶”中也计划引入。此外,该团队正与粤省事对接,希望可以在广东范围内大范围普及,后续有条件覆盖全国有需要的市民。